第四百九十二章 公堂对质(1 / 3)

试讲当天,萧懿穿着一身旧儒袍上台,讲题是《讲政制度与宗法之背离》。

开口就说讲政无礼,制度不敬,讲人夺官权,讲纲扰朝纲。

台下没人鼓掌,没人喝彩,只等他讲完。

而当讲纲对答那一环来临时,站起身来对他提问的,是柳依依。

她的第一问就是:

“你说讲政不敬祖制,那请问祖制可否选人?”

“你说讲政乱纲常,那请问旧礼是否真能止世风下滑?”

“你说我们制度背离宗法,那我问你,宗法之中,庶子庶孙是否永世不得出头?”

萧懿被问得说不出话来,现场一片沉默。

柳依依再不说第二句,只是提笔,在他讲纲边上写下一行:

【此讲无新章、无应答、无策理,不予通过,三年内不得再试。】

那是门人制度开启以来,第一位“讲纲不通过”者。

更是陈元放出来的第一个警告——讲政制度,不是什么人都能来捧碗分羹。

……

而与此同时,另一边,江南讲政署汇报名单已抵帝师署。

柳依依特意备注了一条:“岭西讲人何青,言理清晰、策案明确,建议提前入阁议室。”

陈元看完点头:“可以。”

“他是讲政出来的第一位‘策议门人’,该让天下人看看——咱这讲坛,不只是能说,还能用。”

当天夜里,帝师署发出新律通告:

【设“讲政策议阁”,由门人优者担任,每季评事三件、修制一章、拟纲一题,入档即生效,由帝师署监修存录。】

而这三件事,都是过去属于六部、礼部、甚至中书省的实权事。

现在,帝师把它分出,交给门人。

帝师门人制度刚立满月,讲纲议事刚过三轮,江州那边就出事了。

讲政署接到举报——讲纲司内,有三名副使疑似抄袭旧礼讲义,且其中两人是礼部旧属,入讲政后仍暗中与礼部籍系往来。

这不是一般的“讲得不好”,这是明面上打着讲政旗号,干旧部私货。

柳依依当场批了字条:三人停职,限三日内上公堂,自辩清白。

这话一出,讲坛震动。

谁都知道,讲政制度立到现在,第一次动了“制度内的人”。以前是挡外面的人,现在是清里面的。

而这三人中最引人注目的,是一个叫郑琳的副使。

郑琳的后台,是郑家。江州本地三大旧族之一,曾祖是礼部礼监,再往上追三代,是朝中六卿出身。郑家世代讲礼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