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1章 刁难(2 / 3)
似乎在琢磨怎么给她一个真正的下马威。
“既然安敏同志这么有信心。”
张春兰终于开口,声音带着一种公事公办的口吻。
“我们文教处最近确实有个棘手的任务。城西那片新划进来的家属区,思想宣传工作一直推不动,居民配合度很低。”
“之前派去的几个同志,都……效果不大理想。”
她顿了顿,目光锐利地看向安敏。
“安敏同志有基层经验,又了解群众工作,不如就由你去负责,尽快把第一季度的思想学习汇报收上来,每家每户都要交。”
“三天时间,够吗?”
旁边的刘建国放下报纸,立刻帮腔,语气带着明显的看好戏意味。
“是啊,安敏同志。那片儿可都是些随军的家属,文化程度参差不齐,有的脾气还倔得很,连门都不让进。
这工作最能锻炼人,也最能看出一个同志做群众工作的真本事。”
他把真本事三个字咬得很重,仿佛已经预见了安敏碰一鼻子灰,哭哭啼啼回来的场景。
这任务明显是个烫手山芋。
那片家属区情况复杂是出了名的。
很多家属忙于生计或者照顾孩子。
对坐下来写思想汇报这种事既没时间也没兴趣,之前去的干事都被软钉子硬钉子碰了回来。
张春兰故意只给三天期限,就是想看安敏的笑话。
安敏心里明镜似的。
她脸上没什么波澜,平静地接下了任务:“好的,张干事,三天时间,我尽力完成任务。”
没有抱怨,没有讨价还价。
接下来的两天,安敏早出晚归。
她没有像之前那些干事一样,拿着本子挨家挨户板着脸催收汇报。
安敏换下了报到时那身相对整洁的衣裳,穿了件半旧的蓝布褂子,头发也利落地挽起。
她先去找了那片家属区里年纪最大,也最有威望的赵大娘。
开口没提汇报的事,只是帮着赵大娘择菜、哄小孙子。
不过在闲聊间自然地问起各家各户的情况,谁家孩子上学困难,谁家男人在部队最近怎么样,谁家缺针头线脑。
她像个邻家妹子一样,带着针线和一些简单实用的东西。
这些东西都是安敏私底下偷偷准备的。
没有动用文教处的。
能用这些换来乡亲们跟她说话,她也是很知足的。
哪家嫂子需要缝补,她就坐下帮忙;哪家孩子哭闹,她也帮着哄两句。
她耐心地听家属们絮叨生活的琐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