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1章 论粮食涨价(1 / 2)
两人就粮食涨价讨论起来。
院试这种考试偶然也会涉及一点的。
囤积居奇、哄抬粮价,不仅加剧了底层民众的贫困,使百姓食物链造成伤害,逼于无奈,做出冲动,暴烈的事来,甚至造反。
当粮食成为商人获利的武器时,朝廷赈灾效率会被削弱,一些被权势迷惑眼的贵族官绅就会和唯利是图的商人相互勾结,使百姓雪上加霜!
官民之间的矛盾会急剧激化,甚至可能动摇王朝统治。
商业逐利是商人的本能,不赚钱谁去做呢?
若没有人控制这种道德底线,道德伦理就会失陷。
粮食是国本,武皇帝深深知道这点,每次一谈到边境增加驻军什么的,户部就是第一个反对,这是十分耗银子的,而且库存也不多粮。
他限令不得这种奸商的投机行为。垄断操控严加约束,用于避免“谷贵伤民”这种悲剧。
他的政策是好,但执行这些的官僚却阳奉阴违。
肖致学谈到的这个张府台还是袁通判的岳父。
面对顶头上司,对于袁夫人他就软了身子,根本就不敢和夫人杠上,得罪知府大人。
官场十分复杂,纵横交错。
知府大人有一个妾室是文昌府的一个商人的女儿楚溪,十分貌美,跳的一身好舞,身段柔软的刺激着男人的心。
张知府视若珠宝,也十分听得枕头风,何况此女父亲总能送来大礼,孝敬的十分到位。贴心处无一处不熨烫的。
招兵役消息起时,楚商人便开始谋划了,他已收得大量粮食囤积,并还挤掉了几个粮商使其破产,还赶出文昌府地。
这队伍刚刚走,还不到半小时,几个商家的商辅粮食便陆续开始涨了,此时只是微涨。
有些买粮的百姓就叫开了。
然后就有些人大叫粮食要涨了,说是本城商人捐粮太多,粮食减少,所以粮食要涨价了。
行吟阁就有人开始讨论这些事了,甚至说这场战争将很难,到时候还要征粮,粮食就不够了。
先只是谣言,添油加醋后,缺粮成了板上钉钉的事了。
文昌府周边也开始有人抢粮,粮价也就炒起来了。
肖致学和秦云边听着外面的议论纷纷,边观看江中景色。
“难道还能控制江面运输么?”
秦云现在把握着一个镖局,运粮虽然没开始做,但也是一个渠道,他如果有胆子的话,运来粮食,打破这种局面也不是不可以的。
但是这是不可能的,如今已经是官和商勾结在一起的封锁,若其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