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7章 燕地悲歌(2 / 12)
城墙下高喊:“我乃定难军夏州参将,护送使团前往大同府,可否开城门歇歇脚。”
“定难军?”
李茂瞧着那白底黑字旗号,就在寒风中猎猎舞动。
再看这些人马,数目不多,也就是百十人的样子。
难道在自己的地盘,还能被这些人给害了,想着多个朋友多条路,实在不行将来南下去投奔定难军也好。
李茂挥了挥手,示意放下吊桥。
此时李孝忠身边,一个中年人,突然对着他说了几句话。
李孝忠低头问了一句,这中年人又很肯定地点了点头。
李孝忠顿时心中有数。
应州治所,确切来说,是一个军镇模样。
唐时在此地所置的金城县,早已平毁。
五代十国时,后唐重置应州,因为要应对北方崛起的契丹巨大军事压力,一开始就是军寨的规模。
辽人割燕云十六州之后,在发展城市建设上对于塞外胡族而言,压力山大,相当不给力。
所以百年时间过去,应州差不多还是原来模样,反而是因为彰节度使的设立,强化了用以军事规制的城市建设。
应州治所依山而建,从高处俯瞰就是一个小而坚的堡寨。
周长不过两里,比起大宋腹心之地的县城都不如。但是寨墙既高且厚,水源也有保障,就是一个最完整的要塞,是进攻者的噩梦。
在其所依之龙首山一处险峻山岭,上面更设有一个更小的坚寨。如此直上直下,只有一路可通的山势,滚石头也就轻松守住了,可为应州的坚强依托。
而且在山上,战场一览无遗。攻城军马动向,随时可以传递堡寨当中。两厢配合,这防御态势在这冷兵器时代简直是天衣无缝。
要是粮食管够,这地方根本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摧,多少人来也得想办法绕道而行。
作为军事堡寨,越大反而越难守。
小而坚且地势大占便宜的堡寨,才是让每个率领大军攻城的统帅头皮发麻。
要是守军有决心的话,不丢下多少条人命,或者做长远到跨年的围困,是难以攻拔的。
唐时吐蕃石堡城,既小且坚。数万强悍唐军尸首,几乎填满了石堡城才将其拿下就是明证。
李孝忠进去之后,在城墙上向外望去,原来依托城塞类似城下町的附廓市镇,早因为这几年兵火成了一片白地。
白雪覆盖之下更显得荒袤一片,城外壕沟虽然几年未曾修缮加深,但是底子仍在,几场大雪之后,仍有一人多深。
阔足有两三丈,不是轻易就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