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11章 山越造反(1 / 3)

自二月下旬以来,大魏水军就以柴桑作为基地,不断的沿江向上游进行试探,其间小规模的战斗也遭遇了几次,但都没有打成。

在皇帝将至、柴桑的战前准备尚未充足之时,陆逊并不愿意节外生枝,只求水军前锋乐綝部能在江上保持存在感、维持活跃的状态即可。

而对面的孙权和全琮就更加为难了。

吴军在上游,魏军在下游,双方位置的不同带来天然的作战差异。方便吴军顺流而下进攻,但后撤则会更慢,魏军也恰恰相反,这也为双方水军提供了暂时休战的机会。

刘晔走后,征东将军陆逊来到中军大帐汇报军情,称水军军士、船只、后勤等等已经全部准备完毕,随时可以出兵。

曹睿对此自然是满意的。

他来柴桑就是为了监督诸军出战,既然水军做好了准备,那全军向西、朝着武昌进攻就在这两、三日间。毕竟沿江作战,步、骑的后勤也要依靠水军来进行保障。

但陆逊才走,刘晔就又急匆匆的从外走来,前后间隔才不到一个时辰。

“又出了何事?”曹睿一看到刘晔的神情,以为他还要再来说王凌的事情。

刘晔神情郑重,拱手说道:“禀陛下,扬州刺史蒋济来报,称丹阳、新都、会稽三郡山越造反,已明确报告山越造反的县就有十二个,更别说还有地方断了联络,其内还附了毌丘俭和曹爽二将的军报。”

曹睿眉头瞬间紧皱,从座椅上霍然站起,开口问道:“仲恭在哪?昭伯在哪?”

刘晔答道:“禀陛下,领军将军毌丘俭在丹徒率军击破吴军孙韶部后,向枢密院报告会在吴县整军五日,而后领兵南下往会稽郡的方向挺进,此时……此时应该会到钱唐县了。钱唐县位于钱唐江以北,吴郡、会稽郡以钱唐江作为分隔,离会稽郡咫尺之距。”

“而射声校尉曹爽已经取了宛陵、宣城、宁国等处,臣以为他此时大概在怀安县和新都郡的歙县之间……”

“由于此事是扬州之事,曹爽当向扬州报告、毌丘俭传讯也经过江宁,故而由刺史蒋济在江宁汇总后发到柴桑。按照蒋济的说法,吴国多年以来夙来对山越残暴,几乎无年不征、无年不讨,毁山越田土迁其民众至城池左近,又征发山越青壮入军中补充,可以说山越苦吴国久矣。”

“蒋济认为,吴国从去年开始为了应对大魏的军事压力,将许多郡县驻防之兵抽调到大江沿岸布置,疏忽了对山越的弹压。而大魏兵锋一到,吴国土崩瓦解,丹阳、新都、会稽等郡的山越知晓吴国无力压制之后,蜂起攻击城池杀害官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