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4章 材料学的桎梏(2 / 3)
产,产能有限。”
“但我们这个概念机的方案,要求的是t1100级别的碳布。”
“这个级别的碳布,目前只存在实验室方案,还没有大规模量产。”
“更高的t1200和t1300更是连实验室方案都没有。”
听到这儿。
死去的会议开始攻击林老总。
作为军工口的一把手,老总管的部门很多。
不仅仅只有飞机这一个口子需要碳布。
之前航空航天和导弹部门也都或多或少提过。
说他们的设计目前存在碳布的制约。
但讲道理。
林老总已经在很努力的在协调了。
“春天的时候,我就让几个研究所联合起来搞了。”
“他们弄了个产业基地,说是在快马加鞭的搞研发。”
“一点进度都没有吗?”
栾建设摇摇头:“实验室的进度倒是有,但是和量产还是两码事。”
实验室那边t1300都有眉目。
但量产是个老大难的问题。
因为实验室搞一平方米材料出来,可以不计成本。
但如果量产,成本就是最大的问题。
一款碳布卖几十个亿,就算研究出来也没用。
林老总也明白这其中的吊诡之处。
实验室的科研人员,是善于搞研发的。
但落实到量产这块,光靠搞研发是不顶用的。
还需要全社会的人员和资源参与进来。
想到这儿,林老总轻叹一口气。
“这一版方案先压在这儿,你们这个项目缓一缓。”
“我的想法是,要做,就做尽善尽美。”
“等到材料学的问题能落实再说。”
栾建设充满了怀疑:“能……落实吗?”
“事在人为吧。”
送走了栾建设。
林枭再次漫步来到窗台边,打开窗帘打开窗户。
窗外依然雾气昭昭,小雨淅沥沥。
“娘的,什么倒灶天气。”
“天天下。”
“没完了是吧?”
…
…
与此同时。
距离临阳一百多公里远的海滨城市卫海。
卫光渔具集团会议室。
魏修、刘闯和龚鞠坐在一端,正在的等待主人家的到来。
龚鞠看了看手表,脸上全是牢骚。
“小老板。”
“主人把我们晾在这儿十来分钟。”
“意味已经很明确了,不太欢迎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